落日之舞:台灣舞蹈藝術拓荒者的境遇與突破1920-1950

  • 79 466
    590
  • 分類:
    中文書藝術設計表演藝術舞蹈總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徐瑋瑩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聯經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8/01/19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從日本帝國趨於日落的太平洋戰爭後期,到國民政府遷台前的短暫暮光之際
台灣舞蹈藝術曾如夕陽中的幾抹雲彩,燦亮、多變、絢麗……

台灣精緻化、舞台化的舞蹈表演藝術,在觀念與形式上是殖民現代化的成果,而其發展鑲嵌在三個極為不同的時代脈絡中:日本殖民統治、戰後的短暫過渡,以及國府遷台後的兩岸對峙與國際冷戰局勢。在三個表面看似斷裂的政治與文化環境中,底層卻有歷史的伏流延續而轉變著。徐瑋瑩的《落日之舞:台灣舞蹈藝術拓荒者的境遇與突破1920-1950》探究日治到戰後初期台灣舞蹈藝術萌發的脈絡,聚焦於舞蹈與政治(戰爭)、性別、階層、教育等因素之關係,梳理台灣舞蹈藝術如何可能的社會原因。

舞蹈研究有其時效性,在時間沖刷下,後人是愈來愈難貼近時代的真實脈動,感悟體驗的深入書寫。台灣舞蹈藝術史的學術建構勃發於解嚴後的1990年代中葉,但隨著第一代舞蹈家們陸續凋零,舞蹈界的學者雖然努力研究與書寫,但是因人數屈指可數,加上瞬間即逝的舞蹈藝術讓資料蒐集、釐清、理解相對困難,因此舞蹈史的建構,呈現零散片段的現象。

徐瑋瑩以兩位被喻為「台灣第一」的新舞蹈家林明德與蔡瑞月為主軸,將其生命史置入宏觀的歷史長河,考察行動者如何邁向舞蹈藝術之路,也揭示形塑舞蹈家之可能(或不可能)的社會機制,並同時參照同一世代其他舞蹈家的生命歷程,藉此彰顯林明德、蔡瑞月在同世代舞蹈家中的殊異性。對身為舞蹈人的徐瑋瑩而言,「落日之舞」的探索,不只是學術知識的積累,還有對於自我的填補與療癒,以及啟動繼續追尋台灣舞蹈藝術史的動力。

作者

徐瑋瑩

現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英國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London)舞蹈碩士、學士、專業表演文憑,是台灣舞蹈實作跨社會學領域的極少數。早期與英國、台灣舞團劇團共同編創、表演,近年從舞蹈實作轉向舞蹈研究、評論。期刊論文發表於《文化研究》、《台灣舞蹈研究》、《藝術論衡》、《美育》、《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等,評論散見於「表演藝術評論台」、《藝術地圖》、《PAR表演藝術》。學術理想是探索自己從事多年的舞蹈藝術如何可能,以社會學的視角考察與建構台灣舞蹈藝術史,讓瞬間即逝的舞蹈藝術留下歷史想像的基礎。

目錄

推薦序──為臺灣舞蹈定錨─序徐瑋瑩的《落日之舞》/彭瑞金
自序

第一章 重返歷史
第一節 從迷惘中找答案
第二節 研究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三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台灣舞蹈藝術史的研究
第一節 政權轉換與舞蹈史回顧
第二節 解嚴後口述歷史與史料的重整
第三節 二十一世紀台灣舞蹈史的學術研究
小結

第三章 殖民教育體制與舞蹈
第一節 同化政策與殖民教育
第二節 新女性的身體歸屬:從家庭邁向國家
第三節 舞蹈與女子學校身體教育
第四節 才德觀的轉變
小結

第四章 舞蹈與社會階層
第一節 舞蹈與經濟、文化條件
第二節 舞蹈家所屬之社會網絡與文化思想
第三節 大環境中的小變奏:蔡瑞月的學舞之旅
小結

第五章 舞蹈、跨域與反殖民──日治時期台灣舞蹈藝術萌發的另一條路
第一節 舞蹈界的「台灣第一」:解密林明德
第二節 聞名世界的舞姬:崔承喜
第三節 舞蹈、跨域與反殖民
小結

第六章 舞蹈與「大東亞共榮圈」
第一節 「大東亞共榮圈」與戰時文化建設
第二節 地方文化振興運動與異國風情表演
第三節 日本二戰時的舞蹈現象
第四節 文化:協力戰爭?民族認同?
小結

第七章 戰後──短暫的璀璨
第一節 戰後初期台灣舞蹈史的定位:荒漠?沃土?
第二節 舞蹈藝術起步的困難:舞蹈與社會道德的拉鋸
第三節 藝術實現與人際網絡
第四節 戰後初期台灣的藝文思潮與舞蹈
第五節 大眾舞蹈:民間歌舞的振興
小結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台灣舞蹈藝術史的變遷:從日治到國府主政
第二節 舞蹈與舞蹈家如何可能

參考文獻

序/導讀

推薦序(節錄)

為臺灣舞蹈定錨──序徐瑋瑩的《落日之舞》
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彭瑞金

我雖然對舞蹈外行,但也知道舞蹈不同於文學,設若沒有人用筆記錄那舞臺上一閃而過的肢體傳達的訊息,人們又如何能夠去反覆咀嚼那肢體語言傳達的內涵?舞蹈研究不僅比文學研究艱難,也比戲劇、音樂、美術都要艱難。尤其是瑋瑩要研究的一九二○至一九五○、只有相片,沒有錄影存證的年代。瑋瑩的臺灣舞蹈史研究,設定範疇為一九二○至一九五○年代,指的是受西方舞蹈影響產生的現代舞蹈。因而找到臺灣新文學陣營的郭水潭、王昶雄等新文學作家的舞蹈史記述和舞蹈家的相關記載。可以說找到了對的研究途徑,卻未必能有如願的成果。就瑋瑩來說,是非戰之罪,郭、王兩位前輩文學人,都是有些「浪漫」的文學人,不是評論家,他們對當代舞蹈的認識、見解,未必能和她們自己參與的新文學運動連結做連動思考,要經由他們的觀察紀錄去考察同時代的舞蹈,未必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特別是對於瑋瑩的史的發展研究而言。

換一個角度來說吧!「後來的」文學史家,也是文學家葉石濤,他在一九四九年七月三日發表的一篇〈關於舞踊與音樂──臺南音樂演奏會印象記〉,是他觀賞了在此不久之前在臺南演出的一場舞蹈音樂會的評論。從文章的內容看,批評的重點是舞蹈,不是搭配的音樂。該文根據當時世界知名的現代舞蹈家鄧肯、崔承喜、石井漠的「舞蹈」,討論當晚擔綱演出的蔡瑞月、李彩娥、程金治、黃采薇、許石五人的演出。葉石濤認為空有高蹈理想的蔡瑞月,演出由於缺乏「依據」,因此白費力氣,觀眾只是看熱鬧。「原來沒有鄉土的靈魂的藝術是空冷的,尤其舞踊需要高度藝術的感覺,因此往往會從人民底生活脫離。」程金治的《阿拉神的安息日》取材於土耳其回教的沙漠的悲哀,卻用柴可夫斯基的小曲,用了不同民族的民謠。許石的《鳳凰花落時》,有強烈的鄉土色彩,卻用了西歐的旋律。脫離了臺灣民謠暗淡的色調及辛苦的人民生活。葉氏的結論是:「無根──是臺灣藝術家特有的悲哀,我們要確實地生根在人民。從這裡誕生的一切,夠於趕走枯萎的過去。」

一九五○年代,葉石濤從文學經驗出發的臺灣舞蹈評論,一針見血地指出,徒有舞蹈技巧輸入的舞蹈是不能生根的,從這場演出幾乎全場皆是南轅北轍的舞蹈、音樂搭配,充分凸顯舞蹈的無根,放著民謠不知道搭配,無異生根是絕望的。雖然,瑋瑩的研究以一九五○年為下限,卻並不表示一九五○年以後的臺灣舞蹈史不再重蹈臺灣舞蹈歷史的覆轍。從《落日之舞》的參考書目看得出來,瑋瑩的臺灣舞蹈史還真是前無古人。雖然這是一本學術研究的著作,但瑋瑩是否也是看到,大家都只想去跳舞,都想去跳自己的舞,而沒有一個人(臺灣的舞蹈人)肯回頭去看,我們曾經跳了怎樣的舞時,是不是所有的舞蹈跳過了就沒有了,只是瞬間的存在?還是舞蹈也和其他的藝術一樣,有人民的生活、歷史、靈魂的灌注,可以跳出民族靈魂的舞呢?我相信,瑋瑩能從立志走向有鎂光燈的舞臺,再從舞臺走到沒有鎂光燈的學術研究,一定是有感於幾乎跳了一世紀的臺灣舞蹈人,到底跳出了臺灣的舞蹈了嗎?歷史是一面鏡子,即便天天都見落日,但一九五○年以後的「鏡子」還是會不斷地照見臺灣的舞蹈,發出相同的疑問。

序(節錄)

人的生命旅程往往充滿著驚奇與不可知,然而冥冥之中卻又似乎有所安排,本書的出版即是如此。從小到大以舞蹈藝術為專業的我,怎樣也想不到生命中會從動態的實作轉而跨入靜態的思考;從追求身心合一的剎那閃耀、絢爛即逝到冷靜書寫希冀流傳後世。從舞蹈藝術進入社會學博士班像是從一個世界飛越到另一世界,從酒神戴奧尼索斯的國度進入日神阿波羅的殿堂。我試著以日神的理智捕捉酒神的慾望與狂喜,但是那畢竟不完全而有所缺憾,只願在此缺憾中能留下對台灣舞蹈藝術史絢麗的想像。

本書修改自我的博士論文,其研究動力來自解答自身對所學專業(舞蹈)知識與技術來源的疑惑,與我從事此專業在台灣社會難以自我定位的困擾。我從一個困擾我多時的疑惑開始研究的探索之路。這個疑惑是:一九五二年由國民黨推行的民族舞蹈運動如何能在短時間內蓬勃?特別是受日本教育的台籍舞蹈家在不熟悉中國舞與邊疆少數民族舞蹈時,還能順應官方的期待創作?

礙於「台灣舞蹈萌發史」至今還未有清楚與脈絡化的輪廓,而舞蹈相關資料相較於文學、美術、戲劇甚至音樂領域更少,因此本書的研究方法是以可蒐集到的舞蹈家口述歷史或自傳為中心,將之置入宏觀的時代脈絡中,考察行動者如何邁向舞蹈藝術之路。檢視第一代新舞蹈藝術家的生命史,會發現其中有共享的生命現象,但是也有個人的特殊遭遇。舞蹈家所共享的生命現象表示特定歷史社會結構對同一代人的強制力。脈絡化地理解舞蹈家共享的成長經歷,可以觀察到促成新舞蹈藝術的是外在於舞蹈的政治文化力。如此,舞蹈是應變項,隨著更宏觀的殖民現代性而生成。舞蹈家個人的特殊遭遇則彰顯同世代的舞蹈家相對微觀的生命處境或機緣造成差異性的生命表現;此差異性成為研究必須注意之處,特別是當差異造就了特定時代中的特殊歷史事件,則更凸顯舞蹈家差異化的經歷是創造歷史的契機。本書兩位主角林明德與蔡瑞月即是差異化下的關注。將共享的社會結構與差異化的生命經驗比對,我歸納出促成與阻礙新舞蹈藝術的社會結構力與行動者在其中的能動性。考察林明德與蔡瑞月兩位舞蹈家的生命史,本書發現台灣舞蹈藝術的萌發朝向兩條路徑發展:一條是沿著日治時期現代化國家教育體制的規訓與陶塑,而後朝向藝術創作的追尋;一條是與日治時期跨域與跨國的反殖民文化政治運動攸關。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精裝
    • ISBN
    • 978957085057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6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讀享日金幣加碼回饋最高7倍
預計 2024/05/04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