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卡薩格蘭:邁向第三代城市

  • 9 558
    62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房子是光線進入的所在
城市本身自成它自身的生物學體系
它是生物城市光線薈萃的星系
也是裂隙的銀河


當代建築理論「開放形態」(Open Form),啟發了諸多鼓勵參與互動、允許持續變異、彈性使用的都市規劃方案。「城市」這個人類獨有、結構及運作方式皆極為複雜的產物,讓我們位處與大自然之間的人造交界。看似與自然隔離,實則仰賴與生態萬物的共生共榮──這也造就了鼓勵運用在地知識的都市針灸術(Urban Acupuncture)理論。

芬蘭建築師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自2003年起與台灣初相識。這片充滿旺盛生命力與獨特都會型態的土地,滋養並協助了其「第三代城市」(The Third Generation City)理念的成形與茁壯。

本書彙整與多位國內外建築及都市規劃從業者、跨領域研究者的訪問,猶如一場開放式大型對談,引薦各界專家的理念與專案經驗。穿插卡薩格蘭十餘件作品的創作背景故事,串連成一段引領我們探索新形態都市未來面貌的旅程。

作者

安娜.尤季納 Anna Yudina

作家、記者、策展人,以及著重當代建築與設計創作之國際雜誌《MONITOR》共同創辦人(2000至2012年)、A10歐陸建築合作社(A10 New European Architecture Cooperative)成員。

尤季納特別關注建築、設計、科學、科技與藝術之間的跨界合作。從2000至2011年,擔綱多場建築與設計展覽和活動的共同策劃,包含2000年札哈.哈蒂(Zaha Hadid)和雅各+麥克法蘭(Jakob + MacFarlane)於莫斯科師塞謝夫國家建築博物館(The Shchusev State Museum of Architecture)的展覽、2003及2004年《MONITOR》於米蘭設計週的國際建築展、2011年挪威新銳設計師於巴黎的群展。

諸多著作已有英、法、義、德、荷蘭、中文及韓文的譯本出版,包括由5 Continents出版的《Multiverse》(2017),以及由Thames & Hudson 出版的《HomeWork》(2018)、《Garden City》(2017)、《Lumitecture》(2015)及《Furnitecture》(2014)。2013年的著作則為《Eske Rex: Silent Action》以及同年由AADCU出版的《Phase: the Architecture of Jakob + MacFarlane》。

目錄

引言
導讀:安娜.尤季納──最大的存在
導讀:馬可.卡薩格蘭──開放形態:現在開放
序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問/行動

1 夥伴們
2.1 城市
2.2 市民
3 感官,重新上載
4 廢墟與邊界
5 都市針灸分子
6 將大自然帶進機器裡
7 推動者、醫生、巫師

大事記
建議書單
建議片單
英文摘要

序/導讀

【導讀:安娜.尤季納 Anna Yudina】
existence maximum
最大的存在


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的作品當中,我最愛的其中一件其實跟建築幾乎毫無關係。2002年時,他因為驚訝於自己的家鄉與日本北海道的相似性──從氣候、天空顏色到人民──馬可在地圖上畫了一條線,連結芬蘭的赫爾辛基到日本北海道的帶廣市,開著一輛路虎的衛士(Land Rover Defender),跨越整個俄羅斯,總共十一個時區。「我們基本上跟著針葉林和凍原、城市和游牧區的邊緣界線走。」馬可這麼形容這二十四天的旅程。每天他停車下來找一位當地的老奶奶,用拍立得拍兩張照片,一張給老奶奶,一張給他自己;他也在每個方位點錄製當地電台廣播,並拿新斧頭與當地人交換一把舊斧頭。旅程結束時,他從跨洲際之旅得來二十四幅照片、二十四把斧頭、二十四段廣播錄音,還有滿腦子的回憶:「一片平原,上頭佔據著五層樓高、正在與宇宙對話的無線電波望遠鏡,還有在這些巨大宇宙鏡子下吃草的羊群……或者是我開車經過西伯利亞時,瞥見一間掛著網路咖啡店招牌的木屋,裡頭有許多破舊不堪的電腦,但都有極高速的網路連線速度;在鳥不生蛋、空曠無人、幾近頹圮的屋子裡,有著這樣的超級電腦。」羊群與無線電波望遠鏡和平舒適地共處,這個事實應該就是形容「第三代城市」(The Third Generation City)的好方法,這是馬可工作哲學的重點概念之一:將人類視為自然與人工之間的(再)連接點。

且讓我正式地介紹馬可.卡薩格蘭(出生於1971年),立基於赫爾辛基,跑遍全球的建築師與環境藝術家,過往、現時與即將到來的工作,洋洋灑灑地分別散布在芬蘭、義大利、日本、台灣與美洲,這裡只先列出這幾個地點。然而,「你做什麼?」這個問題,是最應該被認真以對的──也就是為什麼這本書,不是一本「正常」的專題論文,而是種開放形式的對談;馬可、他的合作夥伴、其他建築師、研究者、實論思考者,每個人的作品皆為──引述克里斯托佛.亞歷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的 《大自然秩序的實證發現》(Empirical Findings from the Nature of Order)所說的──「探索我們知覺的方式、感覺生物與我們周遭環境的互動方式,如此的互動帶領我們去認識了解我們自己與生活的本質,最終,甚至希望能了解,至少在部分上,自我靈魂的本質。」令人驚異的是,分開獨立的訪談,最終彷如一場所有參與者相互對話的大對談。在這一系列的對談裡,我們檢視了第三代城市的不同面向,來完成這城市的終極目標─將人類與所有可能的創造力互動極大化──同時基進地重新思考城市與自然(包含人類本質)的關係。

在〈建築師在生化圈的角色〉(The Architects’ Role in the Biosphere)一文中,生物學家暨哲學家伊霍.海拉(Yrjo Haila)將建設(construction)與栽培(cultivation),這兩個人類在地球上「取得我們的空間」的邏輯並列在一起。建設與線型擴張和成果有關;而栽培與循環有關,並且立足在人類與大自然的互相依存之上才得以完成。與其他任何生物相比,我們人類對地球生態造成的改變最大,但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發覺到,我們的生活「對於整個生物圈所維持的全球新陳代謝有多大程度的依賴」。挑戰在於,我們如何在建設與栽培這兩種態度之間取得平衡。而這項艱鉅任務的深廣程度,讓我們無法立刻在大範圍裡看到它的結果──這也許是正常的;因為當你必須處理的不是形塑與控制生命,而是在讓它發生之際,同時間也找到你自己在其中的獨特位置。

這些篇章中呈現的思考與作品,突顯出了不少第三代城市的成功實例,使其不只是紙上談兵的概念或夢想而已。這是事實:是已經在發生的事實。更多的是,它已經一直在那裡了,即將從瀝青柏油路面的裂隙中萌芽迸發而生。
本書最後一章,我們將反思建築師在變動的現實裡必須扮演的多重角色。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是那些擔任「推動者」的角色──能夠感知到可能性與潛力,更重要的是能連結這些流向,進而啟發不斷地創造,同時包容生命的發展,並提供讓更多生命得以發跡與生長的環境。

在馬可為《生物城市主義期刊》(Jorunal of Biourbanism)寫的一篇文章中,他說,「生物城市(biourban cities)不是某個文化、種族、經濟教條、時間軸或其他生活或存在方式的同質性平台」,而是「工業發展環境中的裂縫裡,有機的知識流入的都市堆肥處」,而且在這裡,「工業都市主義」(industrial urbanism)已經被「吃進那個城市與大自然提供生命的系統達到和諧一致的地方」。他自己的作品便呈現出很隱微卻很強大的創造力,並且與針灸十分相似:感測到一個即將迸開的新裂縫,並且使其發生。他鼓勵向城市裡「官方」與「非官方」的共生區域學習;例如貧民窟、移工營、自力營建的居處、社區花園與都市農場,這些是「城市發展與大自然之間,試圖拯救城市的緩衝區」。

「工業主義與其他任何人類的控制會帶來僵硬;而且,如同大自然中的任何東西一樣,僵硬代表死亡。彈性、流動性、柔軟與脆弱則帶有生命,所以問題本身可能含有比完全控制的企圖更好的解決之道。」喜愛俄羅斯科幻作家斯特魯加茨基兄弟(Arkady and Boris Strugatsky)的馬可這麼表示。斯特魯加茨基兄弟的社會科幻小說主題,處理的問題都無法在物質層面提供令人滿意的解決之道。他們提問的答案,都只有一種,且極度個人化,並且只有在人們往自己內心深處探索時才能取得。即興發揮與解決問題不一樣,而馬可傾向於選擇機會與即興發揮。

「時間不是金錢。」馬可說。我要加上:路徑不是公路。它沒有先被誰走過以確保我們的成功──每個時刻,只在我們踩下步伐的時候發生,而且正是因為我們創造出了這些時刻。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850019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讀享日金幣加碼回饋最高7倍
預計 2024/05/04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