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放浪

與其用人原本有限的力氣大搖大擺前進,這片土地卻要求你我以堪憐的肉身來順應一切的矛盾……

【KINYO】KIHP-2250 智慧溫控快煮杯0.5L

【KINYO】KIHP-2250 智慧溫控快煮杯0.5L

最強熱水支援,讓你隨時喝熱茶、煮泡麵

  • 1個人喜歡
  • 9 306
    34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日本當代攝影大師藤原新也的青春放浪記

無畏的輕狂靈魂 直探印度的灼熱、印度的失序
肉身敗陣了,卻換來自在的心與勇氣。
這,是我25歲的模樣!

印度,是個可以目睹生命現場的地方,
藤原新也以初生之犢的勇氣直視死亡的臉譜,
從觀望、迷惑、沉重到融合,他找到了重新觀照印度的方式
:「與其用人原本有限的力氣大搖大擺前進,
這片土地卻要求你我以堪憐的肉身來順應一切的矛盾…… 」

25歲這年,日本攝影大師、也是旅行名家藤原新也身負採訪任務,背著一架相機和幾卷底片,第一次來到印度旅行,初識的印度和其他旅者眼中所見並沒兩樣:髒污、擁擠、紛亂、躁動,甚至帶點滑稽的矛盾。

這是一場輕狂歲月的浪蕩痕跡,不矯情不預設立場,所以能以青春的眼界,從觀望、迷惑、沉重到融合,深刻體悟到如何順應印度的方式。然而,經歷多年後,已是壯年的藤原新也在面對和當初自己踏足印度時同樣年紀的年輕人的提問「為何要去印度?」時,當年那夯不郎噹才20歲出頭的年輕小伙子的形貌如顯影般出現眼前,是啊,藤原新也也開始向自己索求答案:為什麼要去印度?

「……那個年輕的昔日之我,一副大病初癒的樣子。身形癯瘦,頭髮很長,鬍鬚有如亂草,突出的顴骨因為強烈日曬而泛光。儘管看起來非常虛弱,但被太陽曬得焦黑的肩膀,正體現出一個年輕人在這個灼熱的國度奮戰時間之長短,以及旅行的種種可能樣態。

年輕人似乎是敗給了什麽。很可能他是敗給了太陽。還有,他也敗給了大地。他敗給了人,還有熱。他敗給了牛、敗給了羊、敗給了狗和蟲。年輕人敗給了包圍在他周遭的一切東西。大約這就是……,我二十五歲當時的模樣沒錯。……雖然不知道爲什麽,我就是不顧一切、胡搞亂搞,只爲了敗北而去的不是嗎?……至少剛開始是這樣。」

不顧一切選擇去印度,只是為了給年少輕狂的自己找個失敗的體驗!

這個答案聽在前來探問的兩位年輕朋友耳中,或許心下會頓時鬆了口氣,原來藤原新也也不過是個「正常人」罷了!然而,眼前這位被印度這龐然大物似的熱氣球,炙烤折磨到形容枯槁、清瘦疲憊的年輕人,卻再一次讓藤原新也回顧過去的自己:青春的行旅歲月縱然清澀、疲憊、衝擊,卻是開啟了他更有勇氣四處”漂流”,更有勇氣認識世界的開端。
《印度放浪》是藤原新也青春浪遊的足跡,以兩大部分紀錄從初次旅遊印度到之後多次重遊踏遍印度全境的見聞體悟。令人震撼動容的是,藤原新也在印度是全然地融入其中,多次讓自己置身火化屍體現場,透過鏡頭貼身見證印度人在面對生與死的矛盾,以及了解他們不得不自然以待的順應之道;印度,是個可以目睹生命現場的地方,大自然中的各種生命,獨自帶著強烈的個性,以自己想要的面貌活著。

放浪印度,藤原新也以初生之犢的勇氣直視死亡的臉譜,從觀望、迷惑、沉重到融合,他找到了重新觀照印度的方式:「與其用人原本有限的力氣大搖大擺前進,這片土地卻要求你我以堪憐的肉身來順應一切的矛盾…… 」。
 

編輯推薦

放手體驗極限,顛覆世俗依靠,烈焰震撼,屈服,釋放,自由。

「每一次踏上旅途, 我總是更加清楚看見自己, 以及多年來自己所熟習的世界之虛偽。」──藤原新也。

日本知名攝影大師、畫家、旅行名家、散文作家、小說家,集多種身分於一身的藤原新也,1969年,他背著一架相機,首次行旅印度,隨後幾年期間,他多次旅行印度,足跡遍及全境,從此,開啟了他四處旅行的「漂流」生涯。《印度放浪》是藤原新也青春浪遊的足跡,以兩大部分紀錄從初次旅遊印度到之後多次重遊踏遍印度全境的見聞體悟,讓我們隨著他直視死亡的臉譜,重新照看生命的面貌。(文/編輯部整理)

***************************************************
25歲的輕狂靈魂,印度放浪

你曾想過,25歲的自己是什麼模樣嗎?或者,你可曾想過,希望自己25歲時是什麼樣子?

25歲,是人一生中最可恣意實驗生命、盡情放浪的歲月,不需要理由,只需要擁有面對未知的勇氣,還有跌倒受傷了再忍痛爬起繼續走下去的無畏靈魂……。如此輕狂無畏的年輕靈魂,我在編輯《印度放浪》時紮紮實實見到了,然後被書中這名年輕人所展現出來的旅行樣態給感動了。

印度,是個髒亂、擁擠、躁熱又失序的國家,對於行旅的年輕人而言不能不說過於沉重,然而,在《印度放浪》中,我們看見日本攝影大師也是旅行名家藤原新也以年輕之姿,毫無偏見執拗地接受旅途中所見所聞,用一顆無私開放的心去感受體悟印度的灼熱與失序;他甚至直探屍體火化現場,見證生命的無奈與矛盾。

「儘管看起來非常虛弱,但被太陽曬得焦黑的肩膀,正體現出一個年輕人在這個灼熱的國度奮戰時間的長短,以及旅行的種種可能樣態。……」是啊,疲憊、黝黑、瘦弱、邋遢,正是藤原新也當年放浪印度的25歲模樣!雖然年輕的肉體似乎被打敗了,但卻換得了重新觀照印度的眼界和自在的心窗。年輕的藤原新也與印度的接軌竟是如此地融合如此直接,令人動容。再次捧讀《印度放浪》,不禁在內心讚嘆:這年輕人,好樣的!(文/馬可孛羅總編輯郭寶秀)

譯者

 

吳繼文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國立廣島大學哲學碩士。曾任聯合報副刊編輯,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文學主編、叢書部總編輯,台灣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

著作有長篇小說《世紀末少年愛讀本》、《天河撩亂》。

譯作則有《西藏旅行記》(馬可孛羅出版)、《看不見的人》(橡樹林文化出版)、《我的母親手記》(無限出版)以及《廚房》、《哀愁的預感》、《鶇TUGUMI》等多種。

目錄

十五年後的自白

第一章
回到昨日之旅
別了,喀什米爾
少 年
寄生蟲
野鼠吃過的果實
倖存的戰士所畫的即將消失的麵包
兩塊三毛錢的聖雄甘地
聖者,或是花的乞食道
與裸身印度人的對話

第二章
烏 鴉
火 葬
沙 暴
死 神
惘然的騷動
印度教



一九七二年版後記
熱球底下
語 錄
附錄:藤原新也著作年表
譯後記
 

序/導讀

推薦序

從印度放浪到東京漂流:藤原新也的野性之旅


每一次踏上旅途, 我總是更加清楚看見自己, 以及多年來自己所熟習的世界之虛偽。


-(藤原新也《印度放浪》「卷頭語」)



暮然回首

當我們回顧歷史,常常,我們把事件當作歷史,於是我們和絕大多數同時代的人一樣:我們老不在場,歷史 (history) 證明我們總是遠離他的 (his) 現場 (story)。
我們在哪裡?

上個世紀六〇年代中葉,當我開始懂事的年紀,我同時也看到了世界——時代的破片:家族中父母這一代受過教育的人,總是將大量的日語混合在他們的對話裡面,他們常說「日本時代」如何如何,傳閱過期的日文雜誌,《文藝春秋》或是《主婦之友》。

另一方面,我就讀的中學是由來自加拿大法語區(Quebec)的天主教會所創辦,舍監、英語老師不是加拿大籍就是美國籍教士;禮拜天學校教堂的彌撒時間,我們透過自習室的窗子看到校園裡突然湧進大量罕見的進口車,從車子裡走出許多相對高大且光鮮亮麗的人種,空氣中漂蕩著陌生的語言,彷彿置身租界(所以圖書館除了全套《讀者文摘》、《國家地理雜誌》,也有半禁忌的《文星叢刊》)。

與此同時,從越南殺戮戰場飛到清泉崗軍用機場然後蜂擁到台中市區度假,理著平頭的白人或黑人青年,充塞了五權路、大雅路一帶霓虹燈閃爍的街道和酒臭瀰漫的巷弄,用他們多毛的手環抱著台灣女子的纖腰。

我也和全世界一起聆聽(盜版的)最新排行榜流行歌曲,哼著似懂非懂的歌詞,在書頁的空白畫上反戰標記,並嚮往畫報上那些可以長髮披肩、把衣襬和牛仔褲腳剪成鬚鬚、在路上與警察推擠的美國學生。

那時海峽兩岸都各擁有一個「英明領袖」,而中華民國猶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和美、英、蘇平起平坐,彷彿無可置疑地屬於世界的核心、主流(其實只是二次大戰意外留下的一個冰河孑遺)。台灣安穩地躲在美國羽翼之下,一方面以戒嚴令的緊箍咒套在每個人脖子上(學運、罷工、台獨、反戰、報禁、黨禁——喔,還有性,都是不可踰越的禁忌),一方面則以廉價勞力構築起加工出口區的外銷榮景。唯一的全民運動是半夜觀賞(不過就是夏令營規模的)世界少棒賽實況轉播,此外政府傾力控管訊息流通,讓島上處於一種失衡的、病態的自我孤立。相對於六〇年代末歐美各國以及第三世界的動亂,彷彿輕微缺氧而陷入半窒息狀態的台灣卻異乎尋常地平靜,唯在全球經濟產業大餅的粒屑夾縫中全力奮進。

多年之後,我才慢慢理解,島上所有人其實還是充分領受了二十世紀後半葉歷史浪潮——幾乎是所有主旋律——直接或間接的洗禮與衝擊:冷戰、白色恐怖、軍備競賽、戰後嬰兒潮、後殖民狀況、生態破壞、資本主義列車的狂奔亂竄……唯左派、無政府和社會主義堂堂缺席。

在這種背景下走過來的我以及許多同時代人,在經濟快速起飛、產業規模驚人擴張的整個一九七〇與八〇年代,為了安身立命,又不想在快速遞變的社會中落伍,即無批判地服膺了成長、效率的神話,接受數大就是美的哲學。又因為高學歷、機會、加上運氣,我們慢慢也擠身既得利益族群的優雅仕紳階層,開始去俱樂部打球、騎馬(美如天堂的草原綠野),到海上釣魚、潛水(遠離空氣污濁的陸地),到歐洲自助旅行(王子變乞丐)或東南亞買春(乞丐也成了王子)。總之,大家無不戴著一張開明、樂觀的面具,卻一個比一個犬儒而保守。

我大約就是在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中邂逅了藤原新也。

野犬的進擊

藤原新也的父親是四國香川縣一家大旅館的少爺,十七歲離家,在廣島、朝鮮半島、滿洲浪蕩,也經營旅館,卻因為賭博而散盡家產,最後回到北九州的門司,繼續經營一家舊式平價旅館。終戰前夕的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藤原新也出生,並在此成長。旅館進進出出的都是中下階層三教九流的客人:

留下若干故事,像風一樣消逝。當他們通過『旅』之『館』時,帶來了世間各種不可思議的味道,包括一些見都沒見過的中國人、朝鮮人的氣息,於是在我小小的心靈中,時不時就會湧起一股強烈的渴望,想要衝出母胎,走遍那遙遠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兩種十戒」.《東京漂流》)

十六歲那年,由於都市更新,他目睹旅館(生命的母胎)被強制拆除;一家人輾轉營生,不久面臨破產的命運。他再也無家可歸。多年之後他才意識到,同時有萬千日本人和他一樣,在「列島改造」的聖訓下,一起被割斷了臍帶。

當他上京就讀東京藝術大學油畫系期間,正值日本學運熱潮,學校停課,他又不想和別人一樣成群結隊地上街抗爭,於是中途休學。正好《朝日畫報》有一系列國外報導的企劃,他應徵獲用,身背一架相機、二十卷底片,首途印度次大陸,時當西元一九六九年。翌年三月他的報導分兩期刊出,迴響不斷,於是其後若干年間總共七次足履斯地,有時一趟甚至長達半年,走遍印度全境。

對一味追求速度和效率、沈迷經濟奇蹟數字、全民努力要蛻變為先進國家的氣氛中,藤原的圖文所呈現的異質風景震懾了許多讀者的心。簡單講,那是一種無可置疑的存在感。當人逐漸被工具化,煽情的媒體與虛偽的廣告充塞甚至替代了感官,導致存在感無比稀薄的年代,眼前貧窮如螻蟻的人群,灼熱的大地,漫天的沙塵,河邊的屍體,食屍的野狗和烏鴉,那些髒污、失序、恐怖的真實彷彿當頭一棒,敲出了許多人惶惑無以名狀的鄉愁:

一種自己的身體此時此地確定無疑的實存感覺。我這個生命體是和自然同在,並且在死生之間漂流的有機體這種生命感覺。……我在印度所做的,既不是修行的努力,也不是經驗的學習;我只是單純地讓自己融入當下,呼吸並成為它的一部份。就某種意義而言,相當接近性的體驗。(語錄,《Switch》九一年三月號)

在印度的火舌地獄中艱苦蝸行的時刻,心中不時浮現遙遠的北邊積雪的山嶺,最後促成他七五年的拉達克 (Ladakh) 藏區之行。那種對比,彷彿從腐屍的沈重一下飛升如極樂鳥般輕盈,視線也由近而遠,並且將青年期的熱切引導到一種適當的冷卻狀態。但是這種冷卻隨著旅途的疲憊也逐漸下降到冰點,對身邊的人失去了好奇。他走過台灣、香港與韓國(七七年),但旅行於他變得曖昧而無意義,視線所及只有風景而沒有人,書寫與攝影失去重心,所欲傳達的訊息微弱如囈語。為了消除這虛無的危機,在漫遊生涯屆滿十週年時,他展開「全東洋街道」之旅(七九年),自伊斯坦堡出發,經土耳其、敘利亞、伊朗、巴基斯坦、印度、西藏、緬甸、泰國、上海、香港、韓國,最後止於空海大師的東密根本道場高野山。他刻意將注意力放在所有邂逅的人身上,盡可能和他們對話,不管對方是個聖者或是娼婦;當旅程來到中點加爾各答時他已經重新對人產生強烈興趣,同時也覺得似乎知道如何面對燈火闌珊處的故國家園了。

然而從十多年的漫長亞洲之旅回到日本的藤原,突然發現自己有如患了失憶症一樣:曾幾何時,眼前的日本已經變成一個陌生的世界:

再一次進入我視界的日本風景、街道和人群都換了一個模樣。每一個人都變得健康而亮麗起來。市街與風景都經過整理而比以前乾淨。物品充斥大街小巷。只是,在這種自由而和平的光暈中,人們卻也變得比我這些年所去過的任何國家的民眾更加缺乏生氣。……人們的喜怒哀樂更加難以察覺。人們的靈魂不復可見;也看不到人的生與死。……總覺得這片土地已經被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加以接管、封印了。(「小小的黑魔術」.《東京漂流》)

比較物質性的說法是,他身上屬於日本人以外的亞洲人的那一部份,不斷和東京展開激烈的衝突。他開始他的東京漂流。

最初和最後的訊息

其實置身八〇年代的日本,藤原並不是唯一的失憶症患者,遠遠不是。整個六〇年代的騷動,無非想要抵抗高度成長過程中家庭、土地和文化傳統的瓦解,但沒有成功;而相對安靜的七〇年代,卻是日本人最後的血脈與記憶逐漸腐敗、消失的十年。以效率為名的各種可見不可見的管理機器接掌一切,君臨天下。對多數日本人而言,記憶喪失所換取的代價,是一種在自發性的服從中得到的小小幸福。橫亙在藤原新也面前的,是一片無比陌生的荒野,雖然依舊名叫日本,或東京,或什麼。他錯愕之餘,努力重拾熟悉的種種景物和氣味,試著和新日本的一切對話、和解:

嗅著爛熟的花實,堆積在街角、可稱之為平成(年代)日本人嘔吐物的大型垃圾或義大利料理的殘羹剩菜,在澀谷中央街消費的家畜……即使鼻腔滿溢了日本卑俗、鄉愁和愉悅的味道,旅行途中那些真實的印象及其餘熱依舊頑強不退。(「旅行的餘熱」.《Switch》九一年三月號)

如此扞格使得對話與和解變得極為艱難,於是在八〇年前後,他或是選擇當時若干特異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72206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21*1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預計 2024/05/08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