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四男:從好男孩到好男人的成長記

  • 9 315
    35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旅加香港父親講述愛的教育,西方資深教授的東方育兒經,不管家有男孩女孩,都值得一讀。作者講述家庭、事業、夫妻、育兒、成長、成才的親身經歷和精闢見解,言簡意賅,卻發人深省,極具參考價值。
 
老大
自幼受「抽動症」困擾,卻不憤世自憐,堅強自信,終成大學教授。

老二
兩歲尚不識說話,後來考上醫學院,卻又放棄高薪選擇為窮人服務。

老三
天賦最好卻不自信,父母強化他對數學和音樂的熱愛,將他送入牛津大學。

老四
從小是個「搗蛋鬼」,經常交損友,但做人「不怕蝕底」,讓他一生好運。
 
一家之長面對四個品性各異的男孩,透過言傳身教,將道德教育、自我價值追求,以至乎愛的意義,無保留地分享給予,從好男孩成長為好男人的整個過程都滲透著親子教養的智慧。

作者

梁鶴年  Hok-Lin Leung

加拿大女王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學院院長、教授,2009年榮譽退休。

1970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系,1976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城市規劃碩士學位,1982年獲得英國劍橋大學土地經濟碩士學位,1985年獲得英國雷丁大學土地開發與管理博士學位。曾在加拿大擔任聯邦財務部顧問,並創辦「國家不動產高級官員論壇」、「企業地產高級研修班」、「大使論壇」,在加拿大和亞太地區具有廣泛的影響和學術號召力,於2003年入選《加拿大名人錄》。

1986年開始回國講學,現在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開設課程,並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高級顧問和專家組成員。2002年被中國國務院授予外國專家的最高獎 ── 「國家友誼獎」。

目錄

四男Four boys
有男
老大
老二
老三
老四

家庭Family
媽媽
兄弟
媳婦
朋友
反叛

教育Education
教育
老師
家教
電視
精英

成長Grow up
嬰孩
兒童
少年
青年
成人

後記

序/導讀

後記

我特別容易被音樂觸動。在我心裡,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於他的樂章,每次聽到,就會想起他們。
 
貝多芬的練習曲《獻給愛麗絲》(For Elise)是屬於老大的。它使我想起他七歲那年,穿著一件舊毛衣,白底紅邊,小指頭在琴鍵上叮叮噹噹,聚精會神,既天真又認真。那時,抽動症仍未煩擾他,世界對他仍是友善。
 
老二是李斯特的《愛之夢》之三(Liebestraum No.3),他十三四歲時在老師的音樂會上表演過,每次聽到,我腦海裡總浮現出他謝幕那刻的溫文風範。
 
老三是維瓦爾第的《四季》之「春之聲」(Four Seasons, Spring)。每次聽到,就好像見到他閃亮的智慧火花,嗅到他清新的生命氣息,摸到他腦頂那條微凸的像龍背般的項骨。
 
老四是賽薩爾‧弗蘭克的《天使之糧》(Panis Angelicus),這個愚且魯的孩子確實花了我們很多的精力,但他的熱情與樂觀也給了我們補償,像天使之糧。
 
妻也有她的樂章,是貝多芬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第二樂章(Sonata No.8, Pathetique, 2nd movement)。純得使人沉醉,愛得使人心痛。
 
我十一二歲最初接觸的古典音樂是莫扎特的《小夜曲》,至今仍是我的摯愛,尤其是第二樂章(Eine Kleine Nachtmusik, 2nd movement)。它使我聯想起我的媽媽,我孩子的媽媽。

試閱

反叛

孩子反叛,家長煩惱。甚麼是反叛?

從父母的觀點去看,是不聽話、不服從。說也奇怪,中國家長說孩子太呆滯、太拘謹,嚮往西方教育的自由、開放。但一旦孩子有些與自己不同的主見,就馬上覺得做父母的權威被挑戰;孩子有點與別人不同的個性,就馬上恐懼孩子會被社會歧視。看來,我們想要孩子有主見、有個性,但又要他聽話、服從。

老大是長子,我家的教育傳統都是從他開始。這是長子的命運,也是福氣。自從七歲知道他有抽動症,我們就特別關注他的自信的培養。他本身性格很犟,主見很多,雖然我們不全同意他,但總不能處處制約他,打擊他的信心。我家孩子自幼除學校作業外,週末與假期家裡另有功課,包括看書,作文。八九歲孩子玩心重,怎耐得住安安定定在家裡做功課呢?有諸內自然形於諸外。先是嘟囔,繼是抱怨,最後是發脾氣,叫媽「惡巫婆」。妻也不怒,說「你不可以對我說我是惡巫婆,因為這是對媽不禮貌,不是有格的孩子應該說的話。功課仍要做,文仍要寫,但你可以在文裡寫媽如何的不合理,如何的可惡」。結果他寫甚麼我們不知,也不問,但是幾兄弟對妻的尊重是無可置疑的。

老大性格特別倔強(若不然,也很難逃脫一般抽動症患者的自憐),很有反叛的條件。事實上,他也從來不是那種乖乖的聽話的孩子。但是他的成長過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他從不「認錯」,但他「知錯」。其實,父母要面子,孩子也要面子。父母要教育孩子,不是羞辱孩子。「知錯」就夠了。孩子肯認錯固然是好,但如果強迫他認錯,倔強的會真的反叛,鬧得家無寧日,狡獪的會作假做偽,更是害他一生。

父母都想孩子跟他們說真話,也就是交心。但孩子先要對父母放心,才會交心。放心就是知道無論怎樣,父母都會愛他。最了不起的父母就是知道孩子怎樣不好仍會全心愛他。有時我會這樣想:如果孩子甚麼都告訴我,我承受得了嗎?也許,我只是不想聽假話;如果孩子知道我的心,知道我不想聽的他就不說,這也許是足夠了,或許這比甚麼事都告訴我還要幸福,因為孩子是真的體貼我。妻對孩子們是這樣的:「知道我不想聽的就不要跟我說。」這句話給了孩子一個做人的標準:不要做父母不悅的事;也給了他們一個待親的標準:不要說父母不中聽的話。前幾年,老大和我們閒談,讚老三聰明,說:「你們以為老三小時候很乖,其實他很多事不告訴你們。」妻說:「老三比你想像得更聰明,更乖,他知道甚麼事情不告訴我們是他的聰明,他不告訴我們是他的乖。」今天的老三為人正直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甚至有時認為他略過嚴謹,所以我們確信他當年隱瞞了的絕不是犯天條的大壞事。當然,在老大當年稚氣的眼中,老三的頑皮搗蛋瞞得過父母就是絕頂聰明了。

孩子不告訴父母是因為不敢,不敢是因為他知錯。錯事令他羞恥,知恥的不會大錯。不敢告訴父母也可以是因為怕罰。怕罰無可厚非,不怕罰才可怕。罰有兩種,對孝順孩子來說,父母不悅是種罰;對頑皮孩子來說,父母責罵是種罰。但孝順的孩子也會頑皮。怕責罵是講假話的動機。我們對孩子從不逼供,因為真話是不能逼出來的。逼出來的往往真假難辨,辨錯就會罰錯,罰錯會使孩子對父母失去信心,那可就完了。

而且,逼供還會弄得孩子惱羞成怒,強詞奪理,並不幫助他改過。我家的做法是剛柔並用。孩子犯錯給了父母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不是給了父母一個顯示權威或發泄情緒的藉口。

人要臉(不要臉的人才難搞),孩子也要臉。妻的原則是一定要讓孩子可以下台,無論他是真的犯了錯或是我們認為他犯了錯。首先,對事不對人。是非黑白絕不能顛倒,但錯而能改的人必須原諒。當然,明知故犯的才算真錯,但孩子對是與非往往只有一知半解,所以做父母的要解釋清楚,孩子長大才能知理;故意與無意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差,做父母的要循循善誘,孩子長大才懂自律。我家的教法是:「這件事上你不用多說,教你知理和自律,你就會知道你是不是真的犯了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孩子認不認錯也無所謂,也消解了逼供、認錯的張力和強辯、狡辯的動機。更重要的是,給了孩子一套是非分明、對己要嚴、待人要寬的做人標準。教育孩子是個高貴的使命,不要讓它墮落為鬥爭和博弈。第二,不算舊賬。特別是當孩子不肯認錯的時候,父母惱怒之餘就自然聯想起孩子的一切舊賬—屢犯不改的、答應改又沒有改的、當初不認但最後因證據確鑿抵賴不掉的。一算起來就沒有了結。當前的事情馬上變了質,不再是事情的對錯,而是孩子的瘡疤和烙痕,甚至是他的人格和操守。他怎下得了台?這不是教育,是羞辱。而且,算舊賬也是種逼供。典型是媽媽哭哭啼啼的感情要挾,爸爸打打罵罵的疲勞轟炸,目的仍是要孩子認錯,把教育孩子弄成一種我對你錯、我贏你輸的對峙。

教孩子永遠要留有餘地,不能「逼虎跳牆」。孩子一旦跳出家的牆就不會回家了。為甚麼會跳出去?因為家裡沒有生存空間。因此,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生存空間。空間有兩種:靜態的和動態的。靜態的是尊重他的隱私:只要不涉及人格、操守,就讓他安排自己的生活。但尊重不是縱容,隱私不可損人、不可亂節,這要從小培養。久之,會培養出一種正面的隱私。

孩子的怕羞、怕罰或會使他少犯錯,但人生哪會不犯錯。大多數人都把錯看成生命的污點,想把它在生命中抹掉、忘掉。但怎可能?我把錯形容為一滴墨水,生命為一張白紙。墨水滴在白紙上就是污點。越是用力去抹,紙上的污點越糟。墨水是既成事實,紙才是關鍵,因為它代表你的生命。你的生命由你掌握,你可以把紙往左往右擺,向前向後翻,墨水就完全按照你的動作在紙上流動,流出來的圖案是美是醜完全由你控制。不管最後的圖案會是怎樣,教會孩子自信地掌握生命,在生命歷程中不斷學習,就是父母可以給孩子的最大禮物。這需要給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動態空間。妻的說法是「永不把窗戶關上」。孩子犯錯就會害怕,害怕就會失措,失措就會說謊或強辯。最重要是恢復他的信心,做到這點,最好是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信任。首先,不逼供、不算舊賬,這樣他就心安了。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下再給他動態空間,讓他、幫他(如果他要求)從事件中學習、反思,指引他身體力行,把這個污點轉為美好的圖案,也就是化腐朽為神奇。父母不用怎麼「教」,更無需嘮嘮叨叨。其實,如果從小就培養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此刻更應該「沉默是金」。父母沉默不語,孩子就會知道父母不悅,就會思過。家不是學校,父母不是授課老師;家不是法庭,父母不是審判法官。家教的最高境界是默契。
中國人講孝順,這個「順」字很了得。「順」父母之意就是把父母之意作為孝的標準。西方可不一樣,他們叫「honour」,是「尊敬」的意思,但更合適的解釋是為父母「帶來榮譽」,就是做為父母添光彩的事。但這種孝的標準是兒子定的,達標與否是別人衡量的。

在教子上,妻的「知道我不想聽的就不要跟我說」的真正作用,是「如果你不想我聽你說我不想聽的話,你就不要做我不想你做的事」。如果從小就培養起孩子良好的道德習慣,特別是慷慨,這是絕妙之招,它使孩子的良心和孝心互相輝映。首先,孝心是順父母之意,父母之意是要我良心待人,於是我會良心待人。這是孝心鼓舞了良心。其次,良心待人怎能不良心待至親之人,至親之人就是父母,於是我會良心待父母。這是良心成全了孝心。但是,如果沒有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心,這教法會變成絕命之招:沒有良心的孩子對父母怎能真孝?要他不要說父母不想聽的話只會帶來兩種反應:狡獪的會說蒙騙父母的虛偽之話,反叛的會說傷害父母的不遜之話。

但父母也要認識到每個好的孩子必須有他的主見和個性。聽話、服從不是目的,只是父母幫助孩子成長的工具而已。孩子還小時,明悟未開,聽話、服從幫助他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特別是慷慨。這是上學前的事。孩子稍長,心智漸漸成熟,就要教他知理、自律。這是小學時的事。上了中學,孩子開始成人,就要讓他有展翅空間,到了此時,孩子應已知道甚麼是大原則,不能動搖;父母也應明白甚麼是小事情,不用多管。

記得老大中三那一年(在加拿大,中三是高中一年級,學生要轉校),學校來電話找妻,訓導主任緊張極了,說很擔心老大,因為他作文裡寫自殺,繪聲繪色,怕他出事。問妻家裡發生了甚麼事情,要不要給孩子做心理輔導。妻安撫訓導主任,說老大作文想像力極豐富,請放心。老大回家,告他這事,眾人捧腹大笑。

一定要從小就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習慣;基礎打好,自然百毒不侵。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8836982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2
    • 商品規格
    • 32開13*19cm
    • 出版地
    • 香港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讀享日金幣加碼回饋最高7倍
預計 2024/05/0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