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人體本能自癒力:全辟榖∣食氣、不食、斷食

  • 79 253
    32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內容簡介

「二〇〇一年七月至二〇〇三年三月之間,我過著食氣生活。」

「這種經驗讓我獲得了充分的知識,並讓我可以告訴他人食氣生活的相關細節……


藥補不如食補,
食補不如氣補!

大自然是萬藥之王,
除了食「物」,更需要食「光」與食「氣」!
食氣養生,
揭開古代大師療癒之道!

如果您想嘗試斷食療法,或想瞭解更多,也許這本書就是為您準備的。

相信您對這種獨特的養生方式,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就由幾個問答,讓您能更了解這一特殊的療癒方式,提供您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這本書在講甚麼?

經過了長期的自我實踐與資料收集,作者魏鼎集結出了這本食氣專論。

本書是為了將食氣、不食、斷食、適當營養、自我開發、自性(意識)與生命等資訊,提供給有興趣的讀者們。

本書的目的之一,是要提供適當與實際的訊息,讓社會大眾能夠理解:食氣與什麼有關?有沒有更好的下手方法?什麼不應該被忽略?什麼應該納入考量?等等。因為在欠缺充分知識與瞭解的前提下,如果逕自嘗試食氣生活,反而容易讓人失去健康與生命。

本書除了告訴有興趣的讀者們如何可以在適應無食物狀態的同時,也可以保持身體適當運作的方法,此外,作者也提供了關於斷食/ 不食過程與身體功能相關的某些資料。

雖然如此,作者很不希望讀者們將本書草率地視為讓身體適應不吃飯的指導手冊。讓自己完全適應不吃飯的生活是個複雜的過程,通常需要當事人處於更廣大的意識領域之中。作者非常強調食氣能力與意識的自我發展有關,所以,不同於坊間一般以方法與步驟指南為導向的食氣書籍,作者在本書中花費了大量的篇幅讓讀者們瞭解身體的食氣能力與心智的開發其實是並行不悖的,這也讓本書成為一本在市場上獨樹一格,兼具心法與經驗導向的食氣專書。

讓身體過渡到不食狀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這需要您躍升到較高的靈性等級。此外,您最好向有經驗的人尋求建議或指導。

請記住,這個過程因人而異,所以每個人都會有一套個性化的方法,只對個人有效。有多少種人練習「斷食療法」,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處理方式。

*什麼是斷食?

斷食意味著為了信仰或傳統的要求、或是為了療癒身體而避免進食或飲食(乾斷食)一段時間。斷食是地球上用來消除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直以來,斷食都被視為是種醫療手段。

*食物很好吃啊!為什麼我要練習「斷食」?它能帶給我甚麼好處?

住在臺灣這樣一個現代、工業化的社會,您的健康會時時面臨各種侵害及挑戰。

要和身體打交道,考慮到飲食,選擇多多,斷食也是飲食的一種方式,對居於重污染之地的現代人來講頗具吸引力。工業毒素污染的食品、水、空氣及土壤無法給人類健康多少承諾,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看似極端的解決辦法就可能要歸結到斷食療法。

人最原始的狀態就是「食氣」,食氣與不食經驗帶給我的結論是:它可以讓人類生活更加便利,讓人體驗到完美的健康、迅速、清晰與創造性的思維、豐富的能量、超能力。食氣生活會讓人慢慢地將自己轉變成超人,也就是──人的原生狀態。

*人真的能不飲不食嗎?那為什麼人會死於飢餓?

人有斷食的「潛能」,不代表人有斷食的「本能」。

如果食物不足,人體就會死亡,這就是人類本能的程式設定。

地球上的每個人都具有不用依賴食物過活的潛能,但潛力並不等於相關技能。潛力只意味著有待開發與實現的能力。

如果維持身體完美運作的技術沒有被充分開發時,長期身體未進食反而會造成死亡。只有已經改變本能飲食程式的人,才有可能完全不依賴食物度日。且依每個人不同的身體情況,會有不同的狀況須注意。

*他們都是斷食療法的見證者!

帕拉賈尼(Prahlad Jani)
《印度時報(India Times)》在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發表了一篇文章,刊載《BBC 新聞》等大眾傳媒對一名聲稱自己已有六十八年滴水滴米未進的人所做的報導。醫院中有許多醫生對他進行了醫療檢查,經過十天的嚴格觀察後證實,在沒有攝入任何食物或水的狀態下,他的健康狀況良好,體重沒有改變。

巴拉尤基妮‧薩拉瓦提(Balayogini Sarasvati)
來自印度的阿瑪(譯注:對於女性修行者的尊稱),三年來只有進水,根據一九五九年六月的《羅西克魯西文摘(RosicrucianDigest)》報導。

克理斯多福史耐德(Christopher Schneider)
他自稱:「從一九九八年八月以來我一直處在不食狀態,這帶給我許多經驗與事件。」

伊夫琳‧利維(Evelyn Levy)
巴西人,她與丈夫史蒂夫定居在巴西。在某次前往秘魯的個人旅程中,她斷食了五天,回國後她就開始對生命不朽與以光為食產生興趣。在這段期間內,她開始讓自體適應高階振動的飲食,這讓她失去飢餓感。後來,當她的先生在一九九九年起決定停止進食後,她也決定跟著一起斷食。

席納達•巴拉諾瓦(Zinaida Baranova)
俄國女士,六十七歲,老師,自從西元二〇〇〇年三月開始就不進餐飲,在二〇〇三年七月十八日的《真相(Pravda)》日報文章《來自克拉斯諾達爾(Krasnodar Taught Rostov)的不食者》曾報導過此事。

其他上千名案例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人可以不依賴飲食過日子?人們有著不同的屬性、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信念與行為,每位不食者都有從食物中解放出來的獨特個人故事,他們之中有許多人從來都不承認自己已不再進食,以躲避周遭社會可能會產生的負面反應。

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許多文章、照片與影片資料,所以我決定在此不要多言。

我只想提醒大家,網上有許多錯誤資訊,你不需要相信那些自稱為不食者所說的話,或是別人對他們的評論。你可以將不食視為一種可能,而不是某種必定的事情,以這種態度面對,就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而創造出新的信念,並可讓自己保持獨立與獲得更多資訊。

魏鼎導師以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和真誠的實踐態度,創造出一套關於斷食、食氣、自癒、開悟、完美健康實際可行的操作理論及自修方法,將於本次療育營中充分傳授給您。

作者

魏鼎

國際辟穀導師、來自波蘭傳奇的生命科學家。

他,有如神農嘗百草,用自己的身體做了100多項不同的科學試驗,並用視頻資料將這些實驗的過程紀錄了下來,各國電視臺對此非常感興趣,經常報導……

他,是一位嚴謹真誠的生命科學家,他曾經親證辟穀(不吃食物,僅喝少量的水),食光食氣長達630多天,辟穀只是他百多種生命試驗中最重要的一個,是他「心識創造」的靈性道途中,自然盛開的花朵。

他曾增重至130多公斤,在實驗中讓自己處在不健康狀態,再用「心識創造」、「辟穀斷食」讓自己恢復健康。

為了探索和證實「凝視太陽」獲取能量的方法,他在自己的人體實驗長時間凝視太陽,甚至嚴重傷害到了自己的眼睛,然而他用兩年的時間,運用「心識創造療癒」,修復了被視為永久性傷害的視網膜。

著有《魏鼎看辟穀禁食》、《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

譯者

宋偉祥

美國U.Penn建築研究所畢業,美國綠建築認證LEED AP。

曾任中華超心理學會秘書長。

目前為大專建築系講師、建築設計顧問、占星系列書籍撰述委員、講師。

譯有「建築之麻醉」「建築與科技系列叢書」等著作。

目錄

本書出版緣由 16
這只是本訊息書而已 18
定義 23
寫在進入主題之前 29
潮流29
警告30
成為本書的共同作者32
簡介 33
自性(The Consciousness) 34
意識領域39
我在(IAM)44
靜觀我在46
最有力的話語48
心智 49
本能50
秘密52
智能53
直覺56
心智功能58
心智與大腦58
生命是什麼? 59
關於魚的寓言 61
人類是什麼? 64
光(The Light) 68
社會影響 71
程式重組73
為身體充電 77
消化道78
呼吸83
炁或普拉納導引練習83
皮膚87
運動89
生命意志90
身體清理與淨化 92
不食還是挨餓  97
這怎麼可能? 101
寫給心胸開放的讀者102
寫給相信奧祕學的讀者103
寫給有著科學腦袋的讀者104
寫給有信仰的讀者105
非哲學105
為何要食氣 110
原生狀態者110
完美的健康112
自由113
經濟114
生態116
生命能量117
創造力119
靈性成長121
回春122
好奇123
生活方式改變的準備 125
個人調查127
「為何?然後呢?」分析128
家庭成員131
同事133
朋友134
上癮134
習慣135
日常飲食136
視覺成像(Visualization)137
靜受默觀147
靜觀『內在喜悅』152
觀照自我內在的太陽155
靜觀與視覺成像156
能量練習157
聲波振動能量練習160
冷熱交替淋浴法162
方法 164
自然法165
靈性法170
突發法171
勉強法173
阿賈西(Ricardo Akahi)的八日斷食程序175
馬歐(Ray Maor)的十日斷食程序175
楚維雅諾(Victor Truviano)的十一日斷食程序175
潔絲慕音(Jasmuheen)的二十一日斷食程序176
催眠178
交替進食法179
嘗試法180
哲學理性181
太陽凝視法182
煉金術185
意識飲食法187
遵行飲食指南191
你的自我191
七週斷食過渡法193
七週斷食過渡法 195
準備197
一、適當的營養198
二、能量練習198
三、心智練習198
放鬆練習199
四、睡眠紀律201
五、避免有害幅射的干擾203
六、接近自然207
七、改變飲食208
過渡階段 212
指導者213
場所214
第一天215
第二天217
第三天217
第七與第八天218
之後的日子218
過渡期的日子220
最後一天221
回到日常生活221
為健康而斷食 223
乾斷食224
水斷食225
症狀227
腸道洗淨( 灌腸)229
體能活動231
症狀 232
恐懼234
虛弱235
脫水237
暈眩與昏倒238
噁心與嘔吐240
體重下降241
孱弱243
疼痛244
心理不穩定245
不同的實相248
皮膚變化251
感覺寒冷252
發燒253
牙齒鬆動254
掉髮255
關節腫脹255
其它256
最需要重視的議題 257
第一,基本常識257
隱居258
不強迫259
限制資訊信念261
跟隨指導者263
幻覺與幻象264
良好健康264
體溫265
不進食時喝水的量267
大腸淨化267
咖啡灌腸273
肌肉運動274
消化道清理275
恢復飲食277
失敗279
適當體重280
自我提問 282
進食原因 284
身體的真實需求(RNB)285
習慣288
成癮289
信念或恐懼290
無聊292
改變的決定293
聚會294
食物的色香味294
貧窮與節省296
強迫性297
報償298
扎根(Grounding)299
食氣/ 不食或斷食 302
體重變化302
性情304
身體建構的方式305
個體與不食 306
非物質性個體306
部分物質化個體308
物質化個體309
適當的營養原則 310
一、有意識地進食310
二、咀嚼310
三、不進飲品312
四、適當地食物結合313
五、天然食物315
六、無調味食物317
七、飢餓與口渴時才進水穀319
八、水與飲料320
九、不要超過下午四點322
十、禁語323
發展的共同操作 324
食氣者與不食者 325
愛蓮娜拉(Alenara)326
巴拉尤基妮‧薩拉瓦提(Balayogini Sarasvati)326
克理斯多福史耐德(Christopher Schneider)327
伊夫琳‧利維(Evelyn Levy)327
吉里‧巴拉(Giri Bala)328
希拉‧拉坦馬內(Hira Ratan Manek)328
傑克‧戴維斯(Jack Davis)329
潔絲慕音(Jasmuheen)329
魏鼎(Joachim M Werdin)329
卡蜜拉(Kamilla)330
卡齊米日‧卡爾沃特(Kazimierz Karwot)330
瑪莎羅賓(Martha Robin)331
帕拉賈尼(Prahlad Jani)331
史蒂夫‧托倫斯(Steve Torrence)331
瑜珈士烏瑪桑卡(Sunyogi Umasankar)332
蘇亞焦爾(Surya Jowel)332
特里莎‧諾曼(Theresa Neumann)332
韋桑塔‧艾吉瑪(Vasanta Ejma)333
沃娜譚西(Vona Tansey)333
威利布魯克(Wiley Brooks)334
威爾范德米爾(Will van der Meer)334
徐方(英譯名)(Xu Fan)334
席納達‧巴拉諾瓦(Zinaida Baranova)334
其它上千名案例335
名單335
問答集 338
對於人類而言,什麼是最好的飲食法?338
為何我們會有消化道?339
為何人們會死於飢餓?340
為何不食者不去那些饑荒區教導斷食?341
如何成為不食者?我是否也可以不靠食物過日子?342
人類不可能不靠食物過日子,你如何能證明自己的立論?343
食氣者的能量從何而來?344

序/導讀

推薦序

本書出版緣由


《無食物生活 (Life Style Without Food)》一書從初版至今,已經有九個年頭了。在此期間,每當進行講座或是與朋友見面時,我都在談論著包括斷食、適當的營養、自我開發、自性與生命等等相關主題。兩年後,我為本書增訂了新的資料,所以才會有這次再版的風貌。

二〇一四年夏天,我在中國與人們談論相關話題時,我進一步體認到新內容的出版會是件多麼重要的事,我感受到當地人對於此類話題很感興趣,並真誠地想要從我這裡獲取進一步的知識。

我碰到的許多人都會問我相似的問題,這讓我的想法逐步成形,並確認了應該要在本書內容中增添一些新的細節、資訊以及更清楚的解釋。本書是為了將食氣、不食、斷食、適當營養、自我開發、自性(意識)與生命等資訊,提供給那些有興趣的讀者們。

過去幾年中,我注意人們到在這個議題上有著很大的知識缺口,同時也有許多早已成形的主流信念。信念就是自我設限,當人們被信念所奴役時,信念就會成為阻擋內在力量彰顯的障礙。掙脫信念的過程,就是人類通往自在的過程,自由者不受信念的制約。

我希望藉由本書資料可以幫助讀者掙脫既有信念的束縛,當我們將本書用於造福自我與他人時,這樣的生命超越就會發生。

重要的是要知道,自我是宇宙最重要的存在,因此要好好照顧自己,這意味著尊重自性,才是真實地『愛』自我。

同時,不要拿自己與他人相比,才不會因此受苦或產生嗔心。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宇宙,將自己與他人相比是無用的。

你並沒有更好,也沒有更壞,你只是不同於他人並且正在經驗著自以為是「自我人生」的生命情境。

「更好」、「更壞」、「好」、「壞」─這些字眼,不過是人類信念制約的某種表述方式。受制於這些信念會窄化你的視野,並造成你對於了解人類、學習與經驗生命的限制。

免除擔心與恐懼,讓你內在的喜悅,藉由身體流露出來,因為這是你創造生命的方式,也是自我可以自在地彰顯『愛』的方法。

此後,你無須再去尋求任何外在幫助,這是讓你與他人得以自在分享喜悅與愛,並成為一個自由者的方法。你分享得越多,收獲也越多。人們將會藉由奉行這樣的生活模式,而得到自由,這世界也將因此成為天堂。

自由者很難被有心人愚弄或操縱,自由者沒有上帝、統治者或是嚮導,他們知曉並且運用他們天生的『內在力量』,憑藉自性;他們自覺地創造出自我生命。我夢想著這種人類族群的出現,我知道未來人類將會轉為這種族群,這也是為何我會藉由本書來分享所有知識與資訊的原因-我希望能讓人類重新回到地球生活的『原生狀態』。

本書內容整合自兩本書籍:一本是二〇〇五年出版的《無食物生活》以及二〇一四年出版的《無食物生活-補遺》。除了刪除錯誤、贅句,並增加一些新的段落之外,本書內容與上述二書的合訂本並無二致。

這只是本訊息書而已

所謂訊息就是被你感官接收到的所有數據,好比我們在閱讀時所看到的內容或是參加演講時所聽到的資訊-都是訊息。

本書只是將訊息提供給各位讀者而已,要知道,不管訊息出自何處,都可能會有( 片段或全面) 真實與錯誤的可能性。它們也許來自於「偉大的精神導師」、「成道上師」、一本書、網際網路、電視或是其它來源,不論如何,這些訊息都不可能成為知識。

所謂的知識就是將所吸收的訊息轉化為親身的經驗。訊息本身並非知識,你可以使用各方訊息來建構自我的知識,但唯有在查核與經驗過這些訊息之後,你才可以說:「我懂了!」。到時候你才會相信之前的自己其實並不懂。

信念與懷疑之間,有著某種密不可分的關係。事實上信念與懷疑是一體的兩面,當你信以為真的同時時你其實也在懷疑,當你對某人某事產生懷疑時其實你也在相信。同樣地,當你相信時你也許會持續地質疑與檢核,直到獲得知識為止。當訊息被轉為知識之後你就不會再有問題-你就是知道了。

所以,不要盲目地相信本書或其他書籍,最好是透過你自己來尋找答案。你可以自由地利用本書提供的所有訊息。比方說,你可以經由體驗來建立自己的知識庫。但如果你只是盲目地相信本書內容的話,是有可能因此受苦的。

當你誤將所有訊息都視為可信賴的知識時,你就成了訊息的奴隸。在團體中相信權威(上師、大師、老師、專家)是很容易被人操控的。這也是宗教、派別、黨派與其他組織得以建立並且繁榮昌盛的辦法──控制人們與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為了自己著想,我會建議你在面對所有外來資訊以及來自「靈性大師」、「公眾權威」、主流媒體等訊息時,僅僅將它們視為一般訊息來處理。你要自己去檢核與體驗收到的資料,而不是受人左右──如果不這樣的話,你永遠都不可能懂,只能盲目地相信。

所以,讓我再強調一次──這只不過是本訊息書而已。

每個微細的訊息都具有以上的特徵,不論它的來源是我、總統、酗酒者、最高領導權威、無可救藥的惡棍、國王、馴獸員、惡魔、天使或是外星人──它們仍然只是訊息,並且不脫上表所述的三種特徵。你要時時對此有所警惕,只有處於警覺狀態中,我們才不容易被誤導。

當人們告訴你一些事情的時候,尤其當人們想要說服你相信某些事情的時候,只要問他們這個問題:「這是你的知識?你的信念?或只是你所收到的訊息?」

訊息不是你的知識,知識也不能經由智能傳遞。透過聆聽、閱讀或觀看,你得到的只是訊息,此外無他。

你透過經驗建立知識,你也可以記憶/ 回溯(從本能中喚起)這些知識或經由直覺來接收它們。訊息可以很容易地傳遞給他人,知識則只能由你自己為自己建立。

所以這本書只是寫給你的訊息,不是知識。至於內容是真是假你也許可以自己檢測看看。

此外,真假往往是相對的,因為正確與否往往取決於情境。比方說,二加二可以等於四,也可以等於三十,或因為數字系統的不同可能會出現其他答案。對於某系統來說正確的答案,到了另一個系統可能就會成為錯誤的答案──這也就是說真相與假相是相對而非絕對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不斷地重複:不要全然相信本書內容。還有,當您相信其他訊息時,內在也要有所警惕。你要帶著覺知去聽、去讀、去看,你所收到的訊息可能同時既是真的又是假的。藉由自身的經驗你會找到屬於你的答案。

藉著訊息你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你能夠駕馭這些訊息讓它們來為你服務時,就能經驗並得到這些知識──這就是自我知識的建立方法。但,這也只是自我知識而已,對於他人而言你的知識不過只是訊息,因為你無法將自己的知識透過智能移轉給他人。

知識是建立在記憶裡的結構或是取自於直覺中的資料,直覺則是知識的來源。

你明白這些敘述之間的差異嗎?

一、我知道
二、我懷疑
三、我相信
四、我有訊息

相信≈ 疑惑= 欠缺知識。

試閱

寫在進入主題之前

潮流

二〇〇一年初,我注意到斷食、「以普拉納維生」和「以『光』維生」這些呼吸主義,在波蘭形成為一股時尚潮流(後來也褪了流行)。我相信這風潮主要是由大眾媒體炒作出來的。可以想像,類似的流行時不時地也會在地球上的不同角落發生,所以我對波蘭的觀察,在其他地方也可能相似。

最好別讓自己成為「盲目奔跑羊群」中的一員,「盲目奔跑」會使人陷入死胡同裡,而且造成的傷害可能會比好處更多。這問題主要來自於錯誤的認知以及知識的不足。

儘管某些人和大眾媒體正在行銷食氣主題,但食氣是生命意識領域擴展趨向完美過程所中衍生出來的主要副產品之一。如果沒有靈性層次的考量,僅把不吃飯作為主要目標並試圖使身體適應沒有食物的生活,將會給你帶來痛苦。

我寫這本書的原因之一,是要提供適當與實際的訊息:這件事與什麼有關?哪一種做法更好?什麼不應該被忽略?應該考慮什麼?等等。如此才能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不食可能會讓你跳進一個未知領域的這個事實上。過程可能是有危險的,你可能會失去你的物質身體。

值得記住的是,食氣與意識的自我發展有關,即使對食氣完全沒興趣也沒有覺知的人,也可以獲得不用進食的生活能力。

我從得到的數據結論出──那些流行食氣和不食練習的族群正在地球的某些地方出現,同時也在某些地方消失。然而,有個常見特徵是──許多人們就像羊群一樣,會出於本能地人云亦云。他們對於這個議題了解得還不夠深刻,只是聽聞某人的說法就跳進了深淵。就戰士而言,蠻勇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它也可能導致肉體的傷害與受苦。

我有個觀察結論是:人們在嘗試所謂「二十一日斷食程序法」時,最可能會出問題。斷食者相信這是成為食氣者的一種有效方法,但我從沒碰過或聽過有人是因為這種斷食程序而成為食氣者的。

相反的,很多試圖透過這種方法成為不食者的人,由於肉體的疼痛與精神的痛苦,曾來詢問過我的建議。

我還注意到有些帶來負面影響的不食活動──由網上某些知名不食領導者所發起,持續數日到數週的小組聚會。我知道這些人組織這種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賺錢,這些領導者的知識並不足以有效地幫助那些渴望不食的人。懷抱希望的人們會向這些不食領導者求助,給他們許多錢,但在會後這些人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他們的希望也無法實現。我認為這種掠奪別人希望的領導者是不誠實的。

警告

我主要的目的是以「無食物生活」為主題,並且將訊息提供給對於這種議題感興趣的人們,告訴這些人如何讓身體在適應無食物狀態,時也可以保持身體適當運作的方法,此外,我也會提供關於斷食/ 不食過程與身體功能相關的某些資料。

我寫這本書是為了實現部分上述目標。然而,請各位不要將這些訊息看作是讓身體適應不吃飯的指導手冊。我編寫這本書只是為了提供訊息,讓自己完全適應不吃飯的生活是個複雜的過程,通常需要當事人處於更廣大的意識領域中,你最好請教較有經驗者,也可以考慮從更有經驗的人那裡尋求指引。但要注意一個事實是,這些人並不能給你任何保證,或是讓你成為一名食氣者。

請注意在這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出現不同的個別經驗,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找出屬於自己的特定方法。值得記住的是,那些可以讓自己身體適應食氣生活所能使用的方法,就像曾經歷練過這些方法的人一樣多。

一般常識——請好好注意這個標題。如果你遵循常識,就不會經驗到失去身體健康的危險。

地球人不應該強迫自己以實現食氣生活。食氣生活通常是個人意識領域擴展所衍生出的副產品。

當你發現身體出現狀況時,請回到「正常」吃飯的生活。

這是學習更多知識的時候,而不是繼續留在會為你帶來不確定風險場域的時刻。我猜也許你將食氣生活視為跨越某種領域的挑戰,但讓我問你,那又如何?就算你從遠處能看見它,你也可能無法抵達。即使你是個天生的戰士,還是有被毀滅的可能。所以,請讓常識引導你。

成為本書的共同作者

對我來說,寫一本關於不食的書是個永無終點的旅程。每當我想到已完成的部分時,就會有更多的資訊跑進我的腦海裡,總有些可以讓本書更為全面的內容可以添加上去。

我的目標是藉由本書將這個話題全面整合起來。我個人在這議題上已具有很多知識,同時我也在找尋新的事物,但這還是無法涵蓋全部。你在這個主題上所擁有的知識是個珍貴的資源。因此我邀請你一起來擴大本書所收集的有用資訊。如果你正在過著無食物生活,或者正在進行長期斷食的話,請描述你的實驗、經驗與觀察,寫下你自己的過程,你如何準備讓自己的身體度過沒有食物的生活,你如何達成斷食目標,以及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另外,請寫下你所遇到的障礙,以及你用來克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不是不食者,也請寫信給我。從你那邊過來的每個評論或建議,對我來說都是珍貴的資訊。好比你覺得本書少了些什麼?什麼應該修正?或者哪些是你不喜歡的內容等等?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51364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68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讀享日金幣加碼回饋最高7倍
預計 2024/04/29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